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期货 »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增长能力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增长能力

发布时间: 2021-06-13 05:33:14

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计划分两步实施“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的经营目标。
第一步:“十一五”期间,坚持持续有效快速发展,集中发展核心业务,不断拓展新兴能源业务,保持公司综合实力的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把中国石油建设成为国际能源公司。
第二步: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化经营获得质的飞跃,世界石油公司综合排名进一步提升,利润增长和投资回报达到同行业国际水平;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综合跨国指数大幅提升,建设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 资源战略
该公司以谋求油气资源最大化、多元化和有序接替作为战略的基点,坚持油气并重、加强国内、扩大境外、拓展海域、增强储备、发展替代的原则,实现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新兴能源取得突破,巩固上游业务在国内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该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
市场战略
该公司谋求持续的市场主导地位和最大效益,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和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巩固成熟市场,扩大高效市场,开拓战略市场,发展国际市场,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国际化战略
按照积极稳妥、互利双赢的原则,按照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思路,以发展油气业务为主,加大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力度,重点加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谨慎、有效、适度发展中下游业务,积极推进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国际油气贸易的规模,形成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公司。
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仍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公司将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突出油气核心业务,培育发展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不断提升公司成长性,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国石油。

❷ 中石油是什么级别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拓展资料: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杂志》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评选中,荣获“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奖”第一名。

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以营业收入14654.15亿元人民币列第2位。

在2013年荣获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央国情调查委员会、焦点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是国营特大型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或“中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国有企业,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石油排名第33; 7月31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二。

2017年全年,公司营业额为2015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98亿元,同比增长190.2%;净资产收益率1.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3)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增长能力扩展阅读:

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过程中按照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

中国石油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❹ 中石油和中石化有什么区别

首先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油品来源,中石油得到油品来源主要是依靠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华北油田等,这些油田都分布在北方,而且还是集中分布,因此中石油也是一个在北方分布广泛的加油站。中石化:在南方,最常见的就是中石化,为什么?因为中石化的油品来源和中石油不同,它是大多数一来进口,之后再经过加工提纯后才会用于销售,还有的原因可能就是运输问题了。

❺ 中国500强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能位居第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实现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遵循“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通过“业务、资产、债权债务、机构、人员”等方面的整体重组改制,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167.8亿股H股股票于2000年10月18日、19日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国内公众股28亿股。目前,中国石化总股本为867.02亿股,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股占总股本的67.92%,未流通的其它国有股和法人股占9.50%,外资股占19.35%,国内公众股占3.23%。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开采、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及其它化工的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和其它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的批发和零售)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主要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截止2004年底,剩余探明经济可采石油储量3267百万桶,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天然气储量30,330亿立方英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52亿吨,乙烯生产能力389.5万吨;拥有加油站3.01万座,其中自营加油站2.66万座;总资产4600.81亿元,净资产1863.50亿元。2004年,生产原油3860万吨,天然气58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33亿吨,生产汽煤柴成品油8083万吨;生产乙烯407.4万吨,生产合成树脂622.1万吨、合成橡胶56万吨、合纤单体及聚合物602万吨、合成纤维165万吨;销售成品油946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60.5%,其中零售5325万吨。

中国石化参照国际模式,构筑了公司的架构,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中国石化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包括油田勘探开发企业、炼油及化工企业、销售企业及科研、外贸等单位,经营资产和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

中国石化秉承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发展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中国石化发展的目标是真正建设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股权多元、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中国石化的独家发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❻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4.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资源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采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资源国对石油资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资源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97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计划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计划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资源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采资源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北方。这种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资源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资源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采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采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采,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❼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基地。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目前,上海石化的总股本为108.24亿股,其中境内人民币普通股73.29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67.71%;海外上市外资股34.95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32.2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4.60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50.44%。
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17年底,上海石化具有16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能力和乙烯70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428万吨/年、塑料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09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2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上海石化的主要产品分为四个大类,其中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纯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碳五等;合成树脂及合纤聚合物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产品包括:腈纶、涤纶短纤维、涤纶长丝等。
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中国石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五大发展战略,切实树立“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的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努力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炼化企业。
上海石化一向重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法定代表人:吴海君
成立日期:1993-06-21
注册资本:1082381.35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上海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000132212291W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上市)
英文名: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上海市金山区金一路48号
经营范围:原油加工,油品,化工产品,合成纤维及单体,塑料及制品,针纺织原料及制品,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催化剂制备及废剂回收,电热水气供应,水处理,铁路装卸,内河运输,码头,仓储,设计研究开发,"四技"服务,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系统内员工培训,设计、制作各类广告,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质检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❽ 中国石油的情况

中国石油的情况:截至2017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5.33亿吨。

已证实石油储量:1015亿桶。

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约145亿桶。

每日石油消耗:498万桶。

虽然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进口原油大国”,但其实我们国家的石油资源其实也很丰富,虽然发现了大油田,但是由于技术和时间问题,开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维持稳定,所以一直都进口大量的原油。按照我国当前的日消耗水平498万桶计算,大约还可以使用56年。

(8)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增长能力扩展阅读: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油

❾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沿革情况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与天然气的国家,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历史上,顿钻钻井技术的发明、自流井气田的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近代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1862年,当美国的石油开发如火如荼之时,中国的近代石油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迅猛增长,供应量远远超出其国内市场需求,中国便成为其倾销石油的市场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更为这些外国商人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1863年,美国商人首次把2100加仑(约6.8吨)煤油输入中国,随后的若干年中,各国列强也随之将石油输入中国,以此攫取巨额财富。1863—1949年的87年中,中国进口各国各类油料约3460万吨,其中煤油约2464万吨,汽油约281万吨,柴油约622万吨,润滑油约91万吨。再加上进口原油42万吨,总计约达3500多万吨。
外国石油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有识之士提议开发本国石油资源,以免利弃于他。在时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倡导推动下,1878年,在台湾苗栗后垄溪使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顿钻钻机钻成了中国第一口近代油井,标志着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20世纪初,清朝政府批准陕西当局开发陕北石油,成立延长石油官厂,于1907年9月10日,用近代钻机钻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开发了延长油田;1909年,新疆当局在独山子也进行过近代石油钻井。从大陆第一口油井钻成开始,至清朝政府被推翻为止的4年间,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算是有了一个开始。
1912—1949年9月间的中华民国时期,刚刚起步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环境十分不利。内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和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民不聊生。相当长的时期内,仅有延长油矿、自流井气田以及甘肃、新疆等地土法开采了少量的石油,石油消费基本上依赖进口。直至抗日战争开始前后,才出现了四川油矿、独山子油矿、玉门油矿等一批现代石油企业。其中玉门油矿规模较大、产量较高、工艺技术较先进,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1946年,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成立,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大而堪称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部门,其时炼制进口原油和页岩油,煤炼油工业也有了一定发展。民国时期形成的石油工业虽然还很弱小,然而它的勘探、开发和炼油却采用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工艺技术,形成了一支专门的员工队伍,培养了一批石油专业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当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是近代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起步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性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勘察工作得以全面展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个突破;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和投入开发,使中国在60年代初期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之后,相继建成了胜利、辽河、新疆、四川、大港、华北、长庆等大型油气田,石油产量快速上升。截至1978年,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中国原油年产量就突破1亿吨,跨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的行列。
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石油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水平和石油产量稳步提高,取得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符合中国油气田特征的勘探开发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在我国陆地及海域建成27个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到2005年,原油年产量达到1.8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油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不到1%上升到2005年的26.8%,同时,建成了20多个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体系,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亿多吨,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产能均居世界前列,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1998年,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原则,组建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随后,两大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组建的股份公司相继在纽约、伦敦、香港成功上市。2003年,原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重组,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加快了由石油化工贸易公司向实业公司的战略转型步伐。近年来,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石油领域。在中国石油工业产业链的不同领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竞争与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中国与世界能源界广泛交流与合作,已经在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勘探、生产和服务。形成了油气投资、工程技术服务和油气贸易三大海外业务。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开始形成勘探开发、管道输送、炼油和终端销售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为今后拓展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几大石油石化企业正在向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迈进。

❿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求高人分析指点!!!!急急急~~~~~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满足不断增长 的能源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体化的能源公司,我们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提升能源供应能 力、优化能源结构,为稳定能源供应、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巩固资源基础 油气资源是保障供应能力建设的第一基础,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 的根基。我们坚持把油气勘探开发放在首位。全球剩余油气资源多为 低渗、超薄、稠油和超稠油等特殊经济边际油藏,勘探开发难度日益 加大。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利用,推动管理创新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 和扩大资源基础,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1)主要探区获得重要发现 2011年,公司继续实施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深化地质综合研 究,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强石油勘探,突出天然气勘探。我们在 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渤海湾盆地等主要探区获得多项重要成果, 进一步巩固资源基础。按照独立储量评估机构评估,油气当量储量接 替率为1.03。 (2)主要油田保持稳产 2011年,公司连续第三年开展以注水为核心的油田开发基础年 活动,启动注水专项治理,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以长庆姬塬、辽河 兴隆台、塔里木塔中等区块为重点,加快产能建设,推进新油田开发; 推广应用水平井10000多口,完善发展水平井多段压裂和直井多层压裂工艺技术,提高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原油产量保持平稳 增长。大庆油田连续第九年保持原油稳产 4000万吨,长庆油田油气 产量当量突破40000万吨。 (3)天然气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2011年,公司以长庆苏里格、高桥等6个产能建设项目为重点, 继续加强天然气田开发建设,生产可销售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英 尺。 劣势 中国炼油化工产能地区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油品供给依靠“北 油南运”和“东油西送”,成本较高。原料劣质化程度较高,社会对 油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针对于此,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有 序推进炼化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热点内容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高 发布:2021-09-10 11:04:26 浏览:403
基金交易原则 发布:2021-09-10 11:03:50 浏览:464
车险如何网上买保险 发布:2021-09-10 11:03:14 浏览:970
英国邮局申根保险价格 发布:2021-09-10 11:03:13 浏览:16
果洛网上炒股 发布:2021-09-10 11:01:59 浏览:9
股市中的换手率内盘也算在内吗 发布:2021-09-10 11:01:56 浏览:80
60岁老年人保险价格是多少 发布:2021-09-10 10:58:41 浏览:606
汇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发布:2021-09-10 10:57:17 浏览:66
河南期货从业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发布:2021-09-10 10:57:14 浏览:422
乙烯期货价格 发布:2021-09-10 10:55:20 浏览:735